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上官人庄饶有武--杂章乱语

原创博客 回忆录 论文选 图片视频 请关注两边链接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生于蒲圻茶庵岭上官仁庄 大专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 欢迎访问我的终极定型版家谱博客 http://puqirao.blog.163.com/

给恩施同宗的资料  

2009-08-19 07:23:22|  分类: 饶氏家谱资料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蒲圻饶氏始迁祖是“千二”。千二公生于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壬午1222年,于南宋末年从江西迁入蒲圻。与千一公同时迁移的还有其兄弟千一和千三。千一公迁崇阳县,千三公返迁江西修水县白沙。

迁蒲后几百年来,千二公的后裔散迁到湖北的通城、崇阳、嘉鱼等37县(包括恩施、利川),湖南的临湘、平江、巴陵等14县,四川的温江、华阳、彭县等26县,陕西的兴平、三原、山阳等8县,及江西、云南、贵州等省。外迁者绝大部分失去了联系,只有蒲圻周边极少数仍有联系。四修清庆序中说:“后代支派半徙于邻封异域”,意思是外迁者过半。据1994年九修谱统计,后裔主要聚居在赤壁的新店望湖山,赵李桥、羊楼洞,茶庵镇,中伙镇,凤凰山办事处,洪山,及赤壁市周边的崇阳、洪湖、监利、沔阳、嘉鱼,湖南平江、临湘等地的81个村庄,赤壁境内57个,周边24个。男丁五千余人,总人口逾万人。这都是仍有联系的,上了九修谱的,失去联系的不算,也无法计算。

迁蒲十四世都没有字派,从第十五世开始使用字派。第十一世饶相创作了蒲圻饶氏字派前20派,“可庆鼎盛日,声名振楚邦,有志遵先训,世祚自隆昌”,饶相的孙子完白公又创作的60派,“忠厚原来远,发祥兆平阳。绪衍河南谱,西江祖泽长。进贤称番实,鸿业创介冈。大宋迁莼邑,兰桂并腾芳。传家惟清白,华国本文章。宇宙推旺族,一经绍书香”,这80派刊载在明朝崇贞八年即1635年二修谱上。六修时敬坪公再续20派,“运会逢昭代,儒修道德光。同时多达士,佐治纪循良”。总共100派。

字派是家族的名片,承载了祖宗的信息,是寻根问祖的依据。因蒲圻饶氏字派为蒲圻饶氏自创,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凡用此字派者,必定是蒲圻饶氏后裔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因你处所用字派与蒲圻饶氏字派完全相同,所以无疑是蒲圻饶氏后裔,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。这是一个大前提。

在肯定是从蒲圻迁出之后,这就已寻到了根。蒲圻饶氏分三大宗九小宗,剩下的问题是要找出是属千二支下哪一宗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、完全彻底寻到了根。

洪武二年为1369年,迁蒲后前五代都生于宋朝或元朝,迁蒲第六代开始生于明朝。若“洪武二年入川”,川是四川或利川无关紧要。既然能入川,则应有二十来岁,所以入川的先祖应是迁蒲后的第四代或第五代。这时是明朝初期,还没有蒲圻饶氏字派,蒲圻饶氏字派是明朝末期才有的。你们现在使用的字派不乱,可以解释为入川后仍与蒲圻有联系,这种联系至少保持至明末。因为有联系,所以才得知字派,一直将字派使用至今。既然有联系,入川的后代就会记载在我家谱上。那么联系保持到什么时候才中断了呢?从明朝初期的1369年到现在有640年之隔,历20余代,这么漫长的岁月,什么时候断的线,真是不好说。

若“洪武二年入川”,若是四川,而现居恩施利川,可以解释为后来再从四川辗转迁移至现居地。查我家谱,前七世中都没有入川的,无论是四川还是利川。详情请查看下面的网页,这里有迁蒲后七代的详细信息。

http://puqirao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1487134920093192191167/

“洪武二年入川”是不是因口耳相传而有误?这一信息能传600多年,20余代吗?

我怀疑洪武二年入川这一信息的真实性。是不是年代久远而出现了错误呢?

崇阳县居住的饶氏有三支。一支为五七公后裔,一支为千一公后裔,还有就是从蒲圻迁到崇阳的千二公后裔。居崇阳的千二公后裔与蒲圻从没断过联系,因为离得近。修谱时都是在一起修的,就是说崇阳千二公后裔记载在蒲圻饶氏宗谱上,他们没有专门的家谱。五七支、千一支、千二支的字派是各不相同的。崇阳的千二支后裔当然用的是蒲圻千二支的字派。所以不能认为蒲圻谱上的饶氏就一定住在蒲圻。蒲圻周边还有外县的24个村庄的千二后裔都记载在蒲圻饶氏宗谱上。

如果你祖是从“崇阳县马鞍山桂花桥”迁出的,也有可能。因为蒲圻饶氏千二支有迁居崇阳的。

“崇阳县马鞍山桂花桥”这地名是否存在一时还无法搞清楚。崇阳有马鞍山,也有桂花镇,还有桂花泉镇。古代的地名与现在的地名有时是有差别的,是有改变的,也有可能过去的桂花桥现在叫桂花镇或桂花桥镇,这必须到实地考察才能搞清楚。特别是叫马鞍山的地方多得很,因为两座山峰间很容易形成马鞍的形状。

蒲圻与崇阳相邻,桂花泉镇就在蒲、崇边界上,现属崇阳县,是崇阳县的北大门。桂花泉镇往西不远就是蒲圻的“石人泉”。上次我发给您的资料就是石人泉的。就是说,那份资料上的饶振华的先祖是属石人泉一支,是从石人泉太公堂迁出的,是从现在的蒲、崇边界上的石人泉迁出的。太公堂在何处我现在还没搞清楚,我想应该是石人泉的一个村庄。在蒲圻饶氏现居地中没有这个地名,是因为这个村庄除外迁的外,现已无饶氏居住了。

石人泉与“桂花桥”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?

单凭一个名字是难以确定的,必须要有其他佐证,因为同名的太多了。要有上、下辈的名字,兄弟的名字,或旁系(非嫡亲的堂兄弟、叔父伯父、侄儿)的名字。找不到直系就找旁系。

礼祖三子曙,曙三子理,理次子隆,隆长子泳,泳长子池,池长子文,文子时,时子凤,凤六子宏伦,由太公堂迁竹鸡县巴东县恩施县”。

声荣---名和---振茂---楚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振芳

       名奎---振兴---楚淮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振达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振樟

名杨---振钿

       振贵

       振华

名清---振伦

       振耀

声恺---名海---振谭---楚琳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振汉---楚宝

       名光---振河---楚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楚楠

       名显---振鹏

声仕---名达---振国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12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